首页 新闻中心员工采访

九年项目路,从一线出发到“节奏掌控者”|对话倍升互联李洋洋

员工采访 · 2025年05月20日

今年初春的一个清晨,李洋洋回到了倍升互联。

 

这是她第一次以“职场妈妈”的身份重新走进熟悉的办公区。短暂的产假像是一个暂停键,也像是一面镜子——让她看清了哪些是值得托付心力的事业,哪些是真正放不下的热爱。

 

从项目运维起步,到独立负责大型客户的租赁业务,她一步步成长,也亲历了倍升互联自研的ESP企业服务平台从开发到落地的全过程。她的风格是在实践中打磨出来的:沉稳、清晰、有条不紊。

 

她经历过许多细碎又重复的项目环节,也能在现场突发状况中稳住节奏。那些没被看见的熬夜,那些奔波中的笃定,都是她在倍升九年最真实的注脚。

 

 

以下是小编与倍升项目经理李洋洋的对话,内容经编辑:

 

01 从一线出发

 

小编:能否介绍一下您目前在倍升的工作内容?

李洋洋:我现在是项目管理部北区主管,主要负责B2B事业群北区销售和租赁项目的项目管理和运维支持,以及部署实施工作的管理。

 我的日常就是围绕客户租赁项目的全流程推进,做需求拆解、跨部门协调、风险把控,也会参与平台端产品的适配和落地执行。

 

 

小编:最初加入倍升时,您是从事哪方面的工作?那段经历对您有什么影响?

 

李洋洋:我是在2016年大学毕业后加入倍升的,那时公司还在成长初期,我负责项目运维支持相关的工作。

 

最初的两年对我来说像是一种“扎根”。我经历了很多基础性的工作环节,比如设备布置、会场支持、发放物料,白天跑现场,晚上加班处理数据、邮件,几乎每天都在磨炼节奏和耐力。

 

2018年,我正式开始接触项目管理工作,这些早期的运维经验为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,让我能够更快地适应项目管理的复杂性和挑战性。

 

 

小编:还记得您刚加入倍升时的初印象吗?这些年随着参与的项目不断深入,这些印象发生了哪些转变?

李洋洋:最直观的感受是公司人员结构很年轻化,同事们都很有活力,让我对未来的职业生涯充满期待。这九年来,我见证了公司业务的迅速扩张,大家的业务能力也越发成熟,相互配合也更加默契。现在的倍升,对我来说,不仅是一个工作的地方,更像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。

 

 

02 从执行到管理,热爱是底色

 

小编:在倍升的这些年里,有没有哪个阶段或项目让您印象深刻?

 

李洋洋:印象最深的还是2022年疫情期间的事儿。

 

当时拜耳项目的设备正赶上要发货,结果部署办公区突然被封控了。我们团队接到通知后,大伙儿一大早都赶到了公司。时间紧迫,我们得在封控前把设备都转移出去。

 

那场景,真有点儿“拼命”赶时间——有人忙着找设备,有人扫码填快递单,还有人核对设备、装箱、分装配件。

 

大冷天的,我们在户外露天办公,但大家都没喊苦喊累。经过半天的紧张协作,我们终于把200多台设备顺利发往了全国多个城市。

 

那一刻,看着设备一辆辆被运走,心里那叫一个踏实,也特别为团队感到骄傲。

 

 

小编:还记得这张照片吗?听说那次连续出差三个月,跑了十几个城市。那是一段什么样的经历?

 

 

李洋洋:对,那是2016年,加入倍升后的第一次出差,结果就赶上了一个特别“长线”的项目,一连出了三个月,跟着团队跑了十几个城市。回头想想,那段经历真的是又懵懂又兴奋。

 

当时刚入职不久,什么都还在摸索,但每到一个新城市,都会有种特别的新鲜感,白天要布置现场、对接客户,晚上还要整理数据、处理报表。每天面对不同的面孔、不同的用户,确实很累,但也特别充实。

 

这个过程对我来说不仅是一次锻炼,更像是一场沉浸式的学习。我开始意识到,作为一线支持,要快速反应、独立解决问题,还要学会怎么和不同的客户沟通、协作。

 

现在回头看,那三个月其实为我后来的项目管理工作打下了很多基础,也让我对“项目节奏”这件事有了最初的理解。

 

 

小编:那段高强度的出差经历,对您之后的工作心态或者管理方式有什么影响吗?

 

李洋洋:有很大影响。除了那次三个月的长差,还有一个项目我记得特别清楚,是为一个全国性客户做移动设备的更新,几乎是全国所有设备的统一更换。工作量非常大,节奏也特别紧张。

 

那段时间真的可以说是“累并快乐着”。

 

尤其是现场工作,经常会遇到各种突发情况,比如客户临时修改交付要求,或者设备到货延误,必须马上调整节奏、协调资源。

 

也正是这些反复锤炼的现场经历,逐渐让我积攒了应对突发的经验,让我对自己更有底气了。

 

后来再遇到什么问题,我都更沉稳了,因为知道事情总有办法解决。

 

 

小编:能坚持下来,而且是以积极的心态面对,是什么支撑着您?

 

李洋洋:我觉得是热爱。真的,就是喜欢项目管理这份工作。

 

项目现场每天都会遇到新的状况,跟客户是面对面沟通,每天处理的事情都不一样。

 

虽然累,但我还挺喜欢这种节奏感的,它让我保持着一种主动性和探索欲。你说这事每天都一样,我可能反而会觉得无聊。就是这种“不确定”反而让我愿意投入、愿意坚持。

 

 

小编:现在回头看,那段经历对您后来的项目管理能力有没有产生什么关键影响?

 

李洋洋:有的,而且影响很深。

 

最直接的就是让我意识到:项目不是一个人能做好的,团队的配合太重要了。大家只有目标一致,拧成一股绳,项目才有可能顺利推进。

 

后来做项目管理,我特别重视一开始的“启动会”。我会在项目初期就拉着大家开会,把目标定清楚、计划列出来、责任分清楚,把风险点前置考虑好,一起想好应对方案。只要团队之间有共识、有分工、有预案,后面的执行过程就会顺很多。

 

 

小编:从一线执行到如今带项目,您觉得最大的变化是什么?

 

李洋洋:我觉得是“看事情的方式”变了。以前更多是关注眼前的执行任务,现在要把控整体的节奏,要思考交付节奏是否合理、流程在哪个节点可能出问题、客户期望与公司资源如何协调等。这种换位思考的能力,对我影响特别大。

 

 

小编:面对这种复杂、环节众多的项目,您通常是如何协调资源、把控节奏的?

 

李洋洋:我一般会先把客户的整体目标拆解成阶段性的任务,确保每一部分都可以落地执行。

 

然后结合公司内部的资源来统筹,比如哪些环节需要产品团队介入,哪些节点必须提前提醒客户确认,还有哪些关键流程风险较高,需要设置冗余或者备选方案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在我看来,项目推进最关键的其实有两个点:一是前期准备要充分,做足功课;二是跟客户之间要建立起信任感。只要你足够专业、细节做得到位,客户其实是能感受到的,这种信任一旦建立起来,很多潜在的问题都能在还没爆发前被化解掉。

 

 

小编:您有没有过反复琢磨、自我内耗的时候?您是一个对自我要求很高的人吗?

李洋洋:内耗肯定有,尤其是在面对复杂问题、或者项目推进不如预期的时候,这时更需要团队的配合。

 

我会不停反思——是不是哪一步没想周全?是不是哪句话没沟通到位?会去一遍遍回看流程,找有没有可以优化的地方。

 

我确实是个对自己要求比较高的人。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,我都会告诉自己:既然要做,就要尽自己所能把它做好,主动担当才能创造价值。这不仅是对自己负责,更是对团队、对客户负责。

 

尤其是我们接触的很多客户,其实是合作了十几年的老客户了。这不是一个项目、一次交付就结束的关系,而是一个长期的信任积累。

 

所以每一步我都会很认真去对待,不允许自己敷衍,因为我知道,今天的细节,就是明天的信任。

 

 

03 在成长

 

小编:ESP平台对您的工作意味着什么?

李洋洋:ESP平台其实是我们和客户沟通协作的“桥梁”。它把很多线下流程变成了线上节点,让项目进度更透明、责任更清晰。

从采购订单、运维服务、咨询、报修、设备管理,客户都可以提单并查看每个节点的项目进度。服务过程透明、结果实时体现,服务过程可溯源。

 

我们一边用它服务客户,一边也会从使用反馈中提出优化建议,协助产品团队进行功能迭代。它不是一个孤立的工具,而是和业务一体成长的伙伴。

 

 

小编:项目管理本身就意味着压力和责任,您有没有遇到过特别难推进的项目?

 

李洋洋:有啊,最让我印象深刻的,是我刚开始接触项目管理时,负责给一家外企客户做月度项目汇报。

 

那时候真的挺崩溃的。每个月要做PPT汇报,结果第一次提交就被打回来,然后又一次、又一次……

 

我记得那版PPT被客户pass了好几轮。当时压力特别大,也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不适合做这个工作。

 

但我咬牙坚持下来了。

 

一次次调整、优化、请教同事,直到某次客户点头认可了我的汇报,那一刻真的有种“松了一口气”的感觉。也正是那次经历让我明白,有些信任是靠时间和坚持打下来的,也很感谢当时客户的包容和耐心。

 

 

小编:那种时刻,您是怎么撑过来的?

 

李洋洋:说实话,那时候也有想过“要不就算了”,但我一直有个心态:我会先给自己想好“最坏的结果”。

 

我告诉自己,我会尽全力去做,如果真的做不到、真的不适合,那就接受那个结果,换一条路也没什么。

 

这种“接受最坏可能”的心理准备,其实反而给了我底气。我会更坦然去面对过程中的困难,不会被一时的否定击垮。只要自己不放弃,就还有机会。

 

现在回头看,那段经历对我的心理韧性锻炼很大,也是我后面能独立扛项目的重要原因。

 

 

小编:在面对客户需求或项目分歧时,您通常怎么处理?这类经历对您最大的提升是什么?

 

李洋洋:我还是会尽量在不影响项目目标的前提下去寻求平衡。

 

毕竟项目推进过程中,分歧是常态,客户有客户的立场,内部有资源限制,要推动大家达成一致,其实挺考验协调能力的。

 

这几年我觉得自己最大的成长,是在“制定计划”这件事上。以前觉得做计划是件很容易的事,但真正难的是——按计划执行。尤其在多项目并行、需求不断变化的情况下,能保持节奏、执行到位真的不容易。

 

现在我会更有意识地提前把项目节奏规划清楚,然后坚定地推进执行。这套思维不仅影响了我的工作,也影响了我的生活。

 

我甚至现在会做年度计划、季度目标、旅行计划(笑),就觉得只要想清楚了、拆解好了,很多事情都是可以落地的。

 

 

小编:您刚刚产假结束回归岗位,角色身份也发生了变化,这段经历对您有怎样的影响?

 

李洋洋:确实是全新的节奏(笑)。

 

一开始还是会担心自己的状态,但公司和团队给了我非常多的理解和支持,比如项目安排上尽量有缓冲,大家也会帮我分担一些高频沟通的工作。

 

我现在更注重节奏感,不再试图“全能”,而是更擅长筛选、聚焦、分配。这对我来说也是一个成长。

 

 

小编:作为一位妈妈和项目管理者,您是怎么平衡工作与生活的?

 

李洋洋:其实我觉得很难做到完全平衡,更多是“动态调整”。

 

我会根据项目阶段和家庭节奏去设定优先级,比如白天工作尽量专注,把项目推进到位;晚上尽量保留时间给孩子。公司提供了很多灵活机制,比如弹性工作制度,这些对我帮助很大。

 

 

小编:倍升的企业文化中,您最有共鸣的是什么?

 

李洋洋:我觉得是“人情味”和“信任感”。

 

我怀孕时身体状态不是很好,部门领导第一时间帮我调整安排,团队成员也主动接力分担工作,还会给我分享最新的行业知识,帮我保持专业敏感度。没有人催、没有人抱怨,这种信任和支持真的让我特别感动。

 

还有很多小细节,比如节日的员工活动、复工欢迎卡片等,这些都让我觉得“我在被看见”,也在激励着我不断突破舒适区。

 

 

小编:在倍升这几年,您觉得自己最大的成长在哪里?

 

李洋洋:我觉得是从“跟着走”到“带着走”。

 

以前更多是接受安排、执行流程,现在则需要我带领项目,做计划、协调资源、应对变化。还有一点是学会了“复盘”和“前置思考”。这两个能力是我在实践中慢慢形成的。

 

 

小编:如果让您对刚入职的自己说一句话,您会说什么?

 

李洋洋:我会说,“别怕出错,尽管去试。”

 

刚开始总担心犯错,其实越早经历越快成长。项目是靠不断试错调整才成熟的,只有动起来,才知道问题在哪儿。

 

 

小编: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您在倍升的这几年,您会怎么说?

 

李洋洋:我想说——“在变化中找到节奏,在节奏中找到价值。”

 

 

04 从容归来,角色互换

 

小编:去年成为妈妈,今年重新回归职场,您在角色切换和节奏调整上还适应吗?

 

李洋洋:对我来说,这确实是一次“再进入”的过程。

 

身份变了,生活节奏也变了。刚回来上班时其实挺忐忑的,担心自己状态没调整好,跟不上项目节奏,也怕拖累团队进度。但好在公司和团队给予了我很多理解和支持,大家帮我顺利“接住”了工作,我也很快就找回了熟悉的节奏。

 

真的特别感谢公司和领导在我人生这个重要阶段给予的关怀。从孕期到重返岗位,公司提供了很多贴心的支持,比如:产后有哺乳假,可以早点下班回家照顾宝宝;部门同事主动帮我分担项目,让我在照顾家庭的同时,也能保持职业的延续性。

 

这些细节对我来说意义非常大——它不仅是一份体谅,更是一种信任,让我能够更安心地完成角色切换,也真正实现了工作和家庭的平衡过渡。

 

 

小编:在您看来,倍升是一家怎样的公司?

 

李洋洋:是一家“看得到人”的公司。

 

不只是看得到绩效,更看得到每一个人的状态和变化。

 

我怀孕那会儿状态不稳定,领导和同事主动帮我调节项目节奏;产假回来更是用一种“欢迎回家”的状态接纳我。这种氛围让我很安心。

 

 

小编:倍升的企业文化里,哪一点最打动您?

 

李洋洋:工作或生活压力大时,来自同事们的一句问候和姐妹们的关怀让我感到很幸福来到倍升。

 

 

05 节奏即答案

 

小编:作为项目管理者,您认为最核心的能力是什么?

李洋洋:接受改变并主动学习新知识

 

 

小编:从项目助理到现在的管理岗位,您的成长之路有没有哪一个阶段是明显的转折点?

 

李洋洋:有的。

 

最明显的转折点是我刚开始接手项目管理工作的那段时间。那时候公司内部有人员交替,我需要在很短的时间里接住好几个项目,同时快速熟悉业务流程、掌握项目节奏,还要协调人员安排。

 

最开始其实挺不顺的。以前我只负责项目执行,还没有管理过团队,更没有带过跨职能的小组。

 

而我们部门不仅有项目实施,还有客服、运维等不同岗位。我对他们各自的业务流程、具体职责都不是特别清楚,所以刚接手那会儿压力挺大,有点手忙脚乱。

 

但我知道,这个阶段必须要突破。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挨个去了解每个岗位的工作内容,跟同事们聊他们每天在做什么、工作中最难的地方在哪儿。

 

我发现,只有真正理解他们的工作,我才能合理安排资源,也才能更有底气去做管理决策。

 

慢慢地,当我对整个流程有了全盘的理解之后,事情就开始顺了起来。

 

那段经历对我来说,就是从“执行者”向“管理者”转变的过程,也是我职涯中非常重要的一步。

 

 

小编:未来在职业发展上,您有哪些方向想要尝试的?

 

李洋洋:很喜欢项目顺利交付时带来的成就感,所以还是想继续在项目管理上继续深造,积累更多的经验,可以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项目管理服务。

 

 

小编:请有什么经验想分享给刚入行的项目助理或年轻同事?

 

李洋洋:能力的提升都是在一次次的事故和一件件小事中得到的历练,所以不要怕麻烦,永远保持战斗状态,当然也要学会调整自己的状态。

 

 

小编:如果可以回到职场初期,您最想对那时候的自己说点什么?

 

李洋洋:感谢那时候勇敢并努力的自己,不要怕,也不要忘记跨越困境时候的状态。

 

 

小编: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您在倍升的这九年,您想说点什么?

 

李洋洋:九年是一种跨度,更是一种节奏感。我希望自己一直都能稳稳地在节奏中向前。

更多新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