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新闻中心员工采访

解技术难题,也暖烟火人间丨对话倍升互联杨超群

员工采访 · 2025年07月29日

“我只是个基层员工,值得采访这么多次吗?”

4月,杨超群收到了一家国际金融行业客户的正式感谢邮件,登上了公司官网。

 

对于再次受访,他有些害羞,有些不安。

 

而他的故事本身,就是最好的答案。

 

在现代企业的支撑体系中,技术工程师如同连接产品与客户的桥梁,将复杂的技术方案转化为满足客户需求的落地实践。近四年的时光里,杨超群从初入职场的新人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,在 MDM(移动设备管理)领域不断深耕,用行动诠释着 “脚踏实地” 的成长哲学。

 

让我们走进杨超群的故事,探寻他在技术赛道上的进阶轨迹与成长感悟。

 

以下是小编与倍升技术工程师杨超群的对话,内容经编辑:

 

01   从零开始的开拓者

 

小编:可以分享一下你在倍升互联的职业经历吗?入职以来负责的工作有变化吗?

 

杨超群:我是2021年8月加入倍升互联的,转眼快四年了。最初主要负责的是VMware的MDM(移动设备管理)产品线技术支持。工作不到半年,因为团队调整,我接手了另一位同事负责的Jamf产品线。

 

这是一个当时公司内部经验相对较少的领域。所以那段时间变化挺大的,从熟悉VMware MDM,到从零开始学习并负责Jamf,同时兼顾两者,精力主要集中在MDM这个技术方向上。可以说,是从单一产品支持向更复杂、更具挑战性的多产品/新领域支持的转变。

 

小编:加入公司前的工作经历,对现在做技术支持有帮助吗?

 

杨超群:非常有帮助。我上一份工作主要与服务器相关。而MDM系统本身也深度涉及服务器部署和管理。这两方面的经验结合起来,让我对工作中涉及的服务器架构、配置和问题排查上手比较快,理解也更深入。

 

小编:还记得刚进公司时的第一印象吗?这几年公司有什么变化吗?

 

杨超群:印象深刻。当时公司在西二旗的滴滴大厦办公。入职第一天,就感觉团队氛围特别好,同事和领导都非常友善融洽,这种氛围让我很想留下来。

 

这几年,公司发展很快,从西二旗搬到了苏州街,办公环境更好了,还建了食堂,解决了我们下雨天吃饭的大麻烦。虽然通勤时间变长了(笑),但看着公司一步步发展壮大,设施越来越完善,这种向上的势头让我觉得当初的选择是对的,值得付出。

 

小编:从接手相对陌生的Jamf产品线到现在成为主力,这个过程中你是如何适应的?

 

杨超群:坦白说,压力不小。当时公司内部成熟的Jamf项目经验不多,相当于要自己摸索。我的方法就是拼命学:白天看英文技术文档、研究案例,晚上复盘总结。那位离职的同事也给了我很多比较有建设性的建议。后来公司组织的Jamf考试,我也是以比较好的成绩顺利通过,算是对我那段时间学习的一个肯定。

 

02   客户现场就是战场

 

小编:担任技术工程师,你觉得工作中最大的挑战是什么?

 

杨超群:我觉得最大的挑战在于如何精准理解并满足多样化的客户需求。

 

每个客户的应用场景、技术栈、合规要求都不同。比如,同样是部署MDM,中芯国际的芯片制造车间对无尘环境下的设备管控有极高要求;而像某银行这样的金融机构,则对数据安全和加密等级有着严苛的标准。我们需要快速理解这些差异,并在技术方案和部署实施中精准落地,确保系统稳定可靠,这对技术深度、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都是考验。

 

小编:你提到中芯国际和某银行的项目让你成长很快,能具体说说吗?

 

杨超群:是的,这两个项目印象最深。

 

中芯项目是在2022年北京疫情最严峻的时候实施的。当时我被封控在客户现场的大兴厂区里,连基本生活物资都成问题。公司领导和项目同事第一时间远程协调客户,连夜给我送来了被子和食物,让我在寒冬里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温暖和支撑,深刻体会到团队的力量。技术上,在无尘车间环境下的设备管理要求非常特殊,逼着我更深入地钻研解决方案。

 

某银行项目则是技术复杂度和压力都很大,为了金融客户的项目产品落地,进行了多种方式的测试和推进。这些“硬仗”极大地锻炼了我的实战能力和抗压能力。

 

小编:做技术支持经常需要跨部门协作,你认为有效的沟通协作关键是什么?

 

杨超群:我的心得是真诚礼貌,但更要讲重点、抓核心。

 

技术支持的最终目标是解决问题,推动项目落地。沟通环节如果耗费太多时间成本在非核心问题上,对项目推进没有益处。所以,无论是内部跨部门协作还是与客户沟通,我都会尽量清晰、直接地表达核心需求、关键难点和解决方案建议,确保信息传递准确高效,大家能快速对齐目标,把精力集中在解决问题本身。

 

小编:遇到工作中大家想法分歧比较大的情况,你会如何处理?

 

杨超群:这种情况下,我首先会明确我们服务的对象是客户,项目成功落地是最终目标。因此,我会优先尊重领导和客户的意见,毕竟他们的经验和视角更全面。我会清晰、客观地阐述自己的观点,分析不同方案的利弊,供领导和客户参考。最终的决策,还是基于项目目标和客户的核心需求来定。

 

03   方向盘上的哲学

 

小编:周末或闲暇时,有什么方式放松自己?

 

杨超群:我喜欢开车。周末有空的话,会开车去京郊的山路跑跑。听着歌,专注在弯道上,感受操控的感觉,压力就释放了。

 

 

小编:工作中学到的技术知识,有没有在生活中派上用场?

 

杨超群:(笑)有啊!倍升是苹果的大代理,我做MDM也天天和苹果设备打交道。帮客户解决各种问题的过程中,自己也学到了很多iOS/macOS的使用技巧和数据管理方法。现在家里人的iPhone、iPad有什么问题,或者换新手机要迁移数据、设置共享相册之类的,我都能轻松搞定。算是给家人提供的“免费技术支持”了。

 

04   在细节中看见温度

 

小编:倍升互联的哪些企业文化或关怀举措让你感触比较深?

 

杨超群:很多细节让我觉得很暖心,也很有归属感。比如刚才提到的中芯项目被困时公司的快速响应和支援。还有日常的关怀:节假日精心准备的礼物;食堂解决了我们吃饭的大问题。

 

记得有一次我重感冒请假,HR的白姐还特意打电话来关心我的情况,叮嘱我好好休息吃药。领导也说工作先放一放,身体要紧。这些点点滴滴,都让我感觉公司是真的在关心员工,不会让人觉得冷冰冰的。

 

小编:这几年的成长里,有没有哪位同事或前辈对你影响比较大?

 

杨超群:必须是我的领导王建伟总。我刚加入公司时,社会经验和技术经验都不算丰富,很多工作方法和人情世故都不太懂。王总不仅在技术上给了我很多指导,帮我梳理思路,攻克难题,在生活上也给予了很多关心和照顾。他教会我,技术支撑不仅仅是解决设备问题,更重要的是读懂客户的心,理解他们真正的痛点和需求。他常提醒我对待客户要“仔细”,要善于发现和挖掘需求。这对我职业素养的提升影响深远。

 

小编:对刚加入倍升互联的技术岗位新同事,你有什么建议或鼓励?

 

杨超群:倍升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,也在快速发展中。工作中遇到困难是难免的,但不要害怕。这里的学习资源和团队支持都很充足。我的领导王建伟总教导我的一句话,我觉得特别受用,也分享给大家:“用显微镜的心做技术(追求细节和严谨),用望远镜的眼看需求(理解全局和客户真实意图)”。 保持学习和解决问题的热情,积极沟通,你会在这里获得扎实的成长。

 

(采访后记)

采访中,杨超群带着技术人特有的务实和些许腼腆。他反复提及“我只是个基层员工”、“做的都是本职工作”。然而,正是这份在技术领域的专注深耕、面对挑战时的踏实前行、以及对客户和团队的责任感,让他的“本职工作”闪耀着不平凡的光彩。

 

从中芯国际封控现场的暖心棉被,到为家人解决手机难题的温馨时刻,再到工位上那本被翻旧的技术手册,杨超群的故事印证了:在倍升互联,每一个岗位都是公司发展的基石,每一次脚踏实地的努力都会被看见,每一份专注的成长都值得记录。

 

他的经历,正是倍升互联“领导力、执行力、创造力、自驱力”价值观在技术岗位上的生动实践——在挑战中精进技术,在细节中传递温度,在成长中成就彼此。

 

— END —

更多新闻